环球基金www.etnetchina.com.cn

《宏观论势-李依莱》中港股票料现正面风险回报

2022/12/14 10:54打印本文章字体:
  《宏观论势》中国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放宽后,相信仍是一大亮点。对房地产行业的扶持、
监管机构放松对科技公司的审查,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缓和亦有助刺激市场情绪。
  中国政策发展情况表明有望逐步重新开放。近期出台的「20条措施」展示了中国退出「清
零」抗疫政策的政策路径。国务院于11月公布了提高老年人疫苗接种率的详细方案,同时敦促
遵守放宽新冠疫情防控指导方针,进一步坐实了该观点。市场预料决策者将加紧为实际退出「清
零」抗疫政策做好准备,并于2023年年中前重新开放。
  这意味著出行限制最严格的时期可能已过去,且「清零」抗疫政策带来的经济冲击也正接近
峰值。对于长线投资者而言,港股和中国大陆股票的低估值应可提供正面的风险回报。
  2023年,除放宽「清零」抗疫政策所带来的预期增长外,市场可能还会出现另外三个积
极因素。
  首先,自11月中旬以来对房地产行业的支持和政策放宽,将减低该行业对经济的重大拖累
。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保监会于11月联合发布了16条措施,这是一次重大转变,也是迄今
为止对房地产市场最有力的支持。
  其次,监管机构对科技公司的审查可能将有所放松。在7月下旬的一次会议上,中央政治局
呼吁结束对互联网平台的「运动式」监管打击,而是用「常态化监管」取而代之。最近,中央规
划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于10月底向人大提交的一份报告强化了这一讯息。
  最后,习主席在最近的二十国集团和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为缓和与美国、日本、韩国和澳洲
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所做的努力取得积极进展,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缘政治风险。
  宏观经济方面,由于环球经济增长显著放缓,2023年的投资前景可能依然复杂。欧洲或
将面临长期经济衰退,美国经济或将于下半年陷入衰退。
  从盈利预期、估值倍数、股票风险溢价和信贷息差的评估可见,股票和信贷的估值尚未充分
反映未来的经济增长和盈利下滑。目前尚不具备持续上涨的条件。
  不过,并非一切尽皆低迷无望。市场在经济衰退结束之前往往会迎来拐点;预期在经历
2023年上半年的震荡触底后,风险资产将于2023年下半年逐步持续复苏,而全球股票和
固定收益资产普遍有望于2023年底取得正回报。预料投资者将青睐拥有稳健商业模式、强劲
资产负债表、高资本回报率、强劲现金流和良好利润率的优质公司,因为当金融条件收紧时,优
质公司通常能够更游刃有馀地应对具挑战性的宏观经济状况,跑赢大市。
  加息周期一旦结束,随著孳息率上升,投资者有望重拾对存续期和收益型资产的兴趣。
《新加坡银行投资策略主管 李依莱》
 
*《经济通》所刊的署名及╱或不署名文章,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,并不代表《经济通》立
场,《经济通》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。
备注:1. 本网站所有资讯与说明文字仅供投资人参考,如有与基金公司相关公告及基金法律文件不符,以相关公告及基金法律
     文件为准。
   2. 投资有风险,投资人拟认购(或申购)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各基金《招募说明书》与《基金合同》等,全面认识各基金
     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,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、投资期限、投资经验、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
     能力相适应。基金投资要承担相应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