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│
港股
│
期货期权
│
权证
│
ETF
│
A股
│
外汇
│
环球基金
│
香港脉搏
│
香港好去处
串流版
用户登入
产品简介
申请服务
新增功能
客务支援
│
中国香港站
│官方微博:
环球基金
www.etnetchina.com.cn
loading...
基金首页
中港基金互认
new
香港基金排行
基金搜索
专家见地
基金数据
产品登场
QDII基金资讯
QDII教室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
首页
>
环球基金
>
专家见地
> 《宏观有法-艾西亚》中国结构性放缓背后的深层原因有哪些?
《宏观有法-艾西亚》中国结构性放缓背后的深层原因有哪些?
2023/11/29 12:08
打印本文章
字体:
小
中
大
《宏观有法》中国的经济增速在过去十年间基本减半,2012年GDP增长超过10%,
而2023年的经济目标仅为5%。中国经济为何如此快速地放缓,我们又该如何期待未来的趋
势?
按常理来说,任何人均收入达到1万美元的经济体都会出现结构性减速。然而,中国经济早
在达到这一基准之前就已经开始放缓。一些人认为,新冠疫情冲击和其带来的一系列不确定性是
经济放缓超过预期的原因,但这种解释忽略了一个事实:中国经济放缓最快的时期在2012-
2019年,2019年的GDP增速仅为6.1%。
除了疫情冲击导致的投资者情绪恶化这个因素外,中国的经济减速其实更多地与一些结构性
不平衡相关。这些结构性不平衡曾经促成了中国的经济奇迹,但也导致了最棘手的问题:过高的
储蓄和顽固的低消费。
中国的储蓄率占GDP比重仍然在45%左右,这意味著每年大笔的资金用于投资,但不一
定是通过最高效的管道。一个例子是贵州山区,因拥有多座世界最高桥梁而闻名。贵州是中国最
贫困的地区之一,有人可能会说,贵州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帮助该省摆脱了贫困,还赢得了国家的
特别赞扬。
但是贵州为此付出了高昂的成本。贵州是中国负债最重的省份之一,如果将表外负债也计算
在内,贵州的公共负债约占GDP的137%。中国各省积累的巨额借款已成为一个大问题,其
中大部分是通过不透明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筹集的。事实上,政府的负债离不开过高的储蓄为其
提供的隐形帮助。
对中国基础设施的褒扬同时也伴随著警示,即机会成本的问题。为了建设一流的基础设施,
中国政府不得不做出艰难的选择,包括接受大量的垃圾,这使得中国的投资回报率降至历史最低
水准。中国企业也是如此,企业以快速提高杠杆率为代价(目前约为GDP的160%),开启
了大规模的投资狂潮。中国极高的储蓄率成为一个披著伪装的「糖衣炮弹」,它令投资增长得非
常容易,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方面,但没有足够的回报率方面的约束。
另一方面,中国的低消费是政府也很清楚的一个问题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,国务院
重新平衡经济,向以消费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倾斜,但此后并未再次出现大规模的进展。鉴于中国
在设定和实现经济目标方面一直很出色,人们想知道再平衡为何如此难以实现。事实上,要想实
现这个目标,中国发展模式的核心原则需要改变。
作为生产者、监管者和计画者的核心原则对国家的经济活动至关重要。相对地不那么鼓励消
费、而是支持固定资产投资的偏好反映在补贴投资上--与潜在增长率相比,中国的利率非常低
--同时工资水平被压低。全球金融危机后,国务院努力推动工资水平提升,但家庭储蓄率依
旧顽固地保持在很高的水平,至今与2010年时一样占GDP的45.9%。原因在于福利国
家的缺失,或者说中国将其等同于「福利主义」来加以避免。退休时缺乏充足的养老金、以及缺
乏真正的全民医疗保险,阻碍了家庭的支出。此外,近些年的国际事态发展也不利于提振消费,
例如中美战略竞争所带来的敌对外部环境。
整体而言,中国经济的快速放缓是结构性因素导致的,不能完全用疫情冲击来解释。这是中
国的发展模式所带来的固有问题,因此能够缓解这种结构性减速的政策极难实施。在可预见的未
来,预计中国经济将会进一步放缓。
《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师 艾西亚》
*《经济通》所刊的署名及╱或不署名文章,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,并不代表《经济通》立
场,《经济通》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。
返回专家见地
上一篇文章:
《投资新视野-邓嘉南》政策周期续深化,投资部署审慎为上
下一篇文章:
《创富理财-龚俊桦》减息预期建立,美长年期国债企债见投资价值
其它专家见地
《保险智卫-余柏坚》危疾保障守护「夹世代」
2023-11-24 13:08
《基金债券攻略-凌风》「商业信托」也算房托?
2023-11-24 11:05
《富泰有方-黄德泰》投资数码转型
2023-11-22 10:00
《投资有道-高韦玲》高息环境下固定收益回报吸引
2023-11-21 10:41
备注:1. 本网站所有资讯与说明文字仅供投资人参考,如有与基金公司相关公告及基金法律文件不符,以相关公告及基金法律
文件为准。
2. 投资有风险,投资人拟认购(或申购)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各基金《招募说明书》与《基金合同》等,全面认识各基金
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,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、投资期限、投资经验、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
能力相适应。基金投资要承担相应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