环球基金www.etnetchina.com.cn

《宏观有法-艾西亚》中国通过两会回应特朗普威胁

2025/03/11 18:19打印本文章字体:
  《宏观有法》中国一年一度最重要的会议-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(NPC)和中国人民政治
协商会议(CPPCC)-经过为期一周的会议后,于今日(11日)闭幕。一般说来,两会期
间,在总理向全国人大提交的政府工作报告中,会公布当年的经济增长目标。今年中国的GDP
增长目标是维持在5%左右,与去年相同。自1月20日特朗普上任以来,美国已经对中国商品
加徵了20%的关税,后续可能还会推出其他政策向中国施压。从GDP目标可以看出,今年中
国的主要目标是确保中国经济能够抵御特朗普政策的影响。
 
  去年在贸易顺差高达1万亿美元的情况下,中国的经济增速勉强达到5%。今年情况会更加
艰难,但中国别无选择,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证明了对这一目标的承诺。有三项政策变
化值得一提:政策放宽、降低价格和增加制造业供应。第一项是将官方财政赤字从GDP的3%
提高到4%,创历史新高,同时放松货币政策,央行可能即将降息。不过这不算是突然转折,因
为放宽政策的基调早在去年9月就已经开始。然而,正如迄今为止的情况一样,中国政府可能不
会推出猛烈的举措,因为任何大规模的财政扩张都只会导致公共债务持续增加,而公共债务现在
已经达到100%。
 
  第二个变化是将通胀目标从3%下调至2%。这一举措似乎表明,中国已准备好接受通货紧
缩的压力,因为价格下降-尤其是出口价格下降-可能有助于中国出口走出困境。事实上,出口
价格增速在2024年已经转为负值,而2025年的情况也不容乐观,继生产者价格和出口价
格之后,2月份消费价格增速也突然转负(-0.7%)。通过压低价格的方式来竞争存在一定
的风险(日本在1990年代的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),同时特朗普对中国加徵20%的关
税以及美元持续疲软并没有给中国留下太多空间。
 
  第三项也是最后一条重要资讯是,确认中国将继续提高制造业产能,将其作为增长引擎。换
言之,中国无意通过减少供应来纠正产能过剩。加之宣布的财政赤字增加似乎并非旨在促进消费
,而是为了支持地方政府的债务重组,那么我们可能不能期待2025年的消费趋势出现大幅改
善,特别是在劳动力市场依然疲软、可支配收入停滞不前的情况下更是如此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
中国将需要更加努力地推动出口,以减少产能过剩问题,而美元贬值和关税上调为出口带来阻力

 
  对于世界其他地区来说,中国产品可能大量涌入其他出口市场。除了贸易管道之外,在通货
紧缩环境下,在中国运营的西方公司必然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,利润上将会面临压力。
 
  中国反击特朗普威胁的第二种方式是自力更生,特别是在关键技术领域提升水准,以减少对
美国的依赖。特朗普最大规模的投资项目,如「星际之门」人工智能(AI)项目,一直受到北
京的密切关注,其反应显而易见。首先,中国AI平台Deepseek在1月底的成功,推动
了内地和香港股市科技股的复苏。随著迟来的、终于有所改善的市场情绪,以及习近平主席对中
国技术自力更生的高度重视,两会已多次讨论宣布对关键技术、特别是AI的不同类型的支援。
为了追赶美国公布的巨额投资,并支持这些技术的自主创新,两会上宣布了两项新政策,即设立
1万亿元人民币(相当于1380亿美元)的国家创投引导基金,旨在加强AI、量子技术、氢
能和储能等领域。第二项措施涉及放宽对IPO的限制,特别是,人工智慧等关键行业的亏损公
司将被允许进入公开资本市场。这应该有助于保持股市的积极情绪,至少在这些IPO吸引足够
的投资需求的情况下。
 
  总而言之,中国领导层已经通过两会回应特朗普的威胁,不仅表明了中国经济不会受关税影
响的决心,也表明了中国减少对美国的技术依赖的决心。《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师 艾
西亚》
 
*《经济通》所刊的署名及╱或不署名文章,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,并不代表《经济通》立
场,《经济通》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。
备注:1. 本网站所有资讯与说明文字仅供投资人参考,如有与基金公司相关公告及基金法律文件不符,以相关公告及基金法律
     文件为准。
   2. 投资有风险,投资人拟认购(或申购)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各基金《招募说明书》与《基金合同》等,全面认识各基金
     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,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、投资期限、投资经验、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
     能力相适应。基金投资要承担相应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