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│
港股
│
期货期权
│
权证
│
ETF
│
A股
│
外汇
│
环球基金
│
香港脉搏
│
香港好去处
串流版
用户登入
产品简介
申请服务
新增功能
客务支援
│
中国香港站
│官方微博:
环球基金
www.etnetchina.com.cn
loading...
基金首页
中港基金互认
new
香港基金排行
基金搜索
专家见地
基金数据
产品登场
QDII基金资讯
QDII教室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
首页
>
环球基金
>
专家见地
> 《宏观有法-艾西亚》中国银行业:经济放缓和干预令盈利能力承压
《宏观有法-艾西亚》中国银行业:经济放缓和干预令盈利能力承压
2024/10/25 11:19
打印本文章
字体:
小
中
大
《宏观有法》随著中国经济增速放缓,中国的银行业也受到了明显影响。房地产市场信心低
迷、需求疲软、投资情绪谨慎、人口趋势和监管变化带来的结构性变革等,这些挑战正在对经济
产生连锁反应。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居全球首位,2023年达到57万亿美元,相当于GDP
的325%。中国经济与银行业之间的关系密切而复杂,了解二者之间的双向影响对于研究宏观
经济趋势和金融稳定性至关重要。
由于经济放缓以及银行业承担著配合政府政策的角色,银行利率下降、资产增长放缓,由此
导致的净息差收窄可能成为新常态。银行是关键的货币政策工具,从历史上看,在利率较低的情
况下,银行利润增长通常是通过资产的快速扩张来保障的。但如今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。
从银行业收入来看,投资收入是唯一的支柱,多年来增长速度最快。相较之下,贷款利息收
入预计将会快速放缓。非利息收入趋势企稳,主要来自证券交易收益,这也与投资相关。从支出
来看,定期存款利息支出激增、没有足够的资产增长是一个难题,银行正尝试遏制非利息支出增
长。尽管资产质量存在一些担忧,但用于拨备的资金量一直保持稳定,这可能是保护盈利能力的
短期解决方案。
贷款利息收入低迷源于信贷需求疲软。截至2024年8月,社会融资总额同比增速从
2023年及之前的10%以上放缓至8.3%。消费者和商业信心减弱影响了按揭贷款需求和
私人投资,贷款增长持续减速。
M1收缩超过5%,家庭和企业将资金投入流动性较差的资产,例如定期存款。企业活期存
款快速减少,反映了利润增长放缓和去杠杆的趋势。中国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在2022年和
2023年连续两年都收缩3%左右。我们预计2024年只会略有改善,利润增长在1%左右
,远低于2017-2021年15%的历史平均水准。
周期性通缩以及结构性问题(例如老龄化)带来的持续通缩将导致利率下降。银行面临的困
境是无法完全以同样的幅度降低融资成本。即使有降准等政策支持,利息支出占利息收入的比重
仍可能继续上升,2024年达到75%的新高,高于2017-2022年63%的平均水准
。
银行业唯一的利润支柱-投资收入主要由中国国债增持推动,这是所有类型中增长最快的。
2023年政府相关投资占总资产的14%。在投资方面,虽然制造业和基础设施行业仍在快速
扩张,但房地产疲软仍然是主要拖累因素。投资增长主要来自公共部门,这可能是由于国有企业
融资能力增强,以及一些私营企业去杠杆的结果。由于与其他借款人的需求差异,可以说在一定
程度上中国银行业愈来愈多地服务于公共部门。
中国银行业的表现是实体经济的一面镜子,反映了更具挑战性的宏观环境。从金融部门的角
度来看,净息差收窄和资产增长放缓表明,通货紧缩和市场情绪低迷的风险可能比表面上看起来
的要大。老龄化等结构性问题的压力也可能导致利率进一步下降。为了稳定经济,中国银行业可
能需要承担更多责任,同时利润率可能会下降。然而,利润率并不是未来唯一的问题。房地产、
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偿债能力等,这些重点议题对中国宏观经济、银行业和金融稳定都具有重要
意义。《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师 艾西亚》
*《经济通》所刊的署名及╱或不署名文章,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,并不代表《经济通》立
场,《经济通》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。
返回专家见地
上一篇文章:
《创富理财-龚俊桦》美股盈利增长料赢欧股;印度股基本面撑估值
下一篇文章:
《投资特写-潘恩美》第四季投资展望:市场周期轮动机会风险并存
其它专家见地
《基金债券攻略-凌风》真正落后是「神州基金」
2024-10-18 11:30
《投资有道-高韦玲》减息环境下,债券投资前景乐观
2024-10-15 10:00
《创富理财-龚俊桦》美今年较难大幅减息,中港股市经历估值修复
2024-10-14 17:44
《丰硕成果-卢穗欣》减息周期开始,按风险胃纳物色机会
2024-10-14 14:43
《雄才保略-蔡明雄》企业一小步,社会一大步
2024-10-08 09:50
备注:1. 本网站所有资讯与说明文字仅供投资人参考,如有与基金公司相关公告及基金法律文件不符,以相关公告及基金法律
文件为准。
2. 投资有风险,投资人拟认购(或申购)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各基金《招募说明书》与《基金合同》等,全面认识各基金
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,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、投资期限、投资经验、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
能力相适应。基金投资要承担相应风险。